陈建军团队 胡不归老师
第一题:居民楼装电梯,但是大家意见不一致,低楼层觉得自己用不到不想装,困难群众觉得费用高,也不想装,还有人认为影响采光,你是负责人,怎么沟通协调?
答题思路:装电梯的目的和出发点是为了便利群众生活,要从这个角度出发去做沟通协调工作。另外充分考虑到不同群体的需求,因此分情况讨论是比较好的解决方式。使合理诉求得到有效回应,从而达到有效平衡双方面意见的结果。沟通协调,就是把意见有分歧的双方之间的差异弥合,尽量消除分歧、达成共识。题本中表面上是同意和反对的双方群众之间的分歧,实际上是政府与部分群众之间的意见不统一。因此沟通在本题中就是把政府的态度和目的带到群众中来,使其认同理解,答题人要做的就是在政府上级意见和基层群众之间架起桥梁。实际上,题本中的情况正是目前许多城市对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的做法,现实中的处理方式就是:同意加装的户数达到单元总户数的一定比例即可以安装(一般是三分之二),这样做有效的避免了久拖未决以及恶意反对的情况。另外从高层到底层分层收费,对底层居民不仅不收费还给予适当补偿,安装设计方案尽量做到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比如安装位置和采用透明材质等。一般还采取了先自费后补贴的形式,待安装完成之后,政府给予一定补贴以减少居民的负担。因此对于特殊困难群众可以采取申请政府补贴的形式减轻其经济负担。
答题要点:
给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为了方便居民生活,改善居住环境,尤其是便利居住在社区楼宇中的老年人,而且安装电梯可以提升房屋在二手房交易市场中的价值,但对低楼层的居民而言确实会产生挡光等影响。作为这项工作的负责人,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沟通协调:
第一,解读文件领会意图。或深入学习明确精神。
明确本次安装电梯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充分了解领导和上级工作的要求。
第二,深入群众摸清情况。
深入社区街道,了解群众反对的意见和原因,以及持反对意见的比例。
第三,广为宣传充分协商。
未达到顺利开展此项工作的效果,要与群众充分协商,使其参与到我们的工作中来,以议事会的形式或者召开业主大会,协商制定合理方案,最大限度的让群众支持我们的工作,认可工作的效果。
第四,有的放矢解决问题。
分情况讨论
这一部分也可以换一种小标题作答:
第一,广宣传明目的。深入广泛动员宣传,将此项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向群众释明。
第二,听意见析利弊。耐心听取不同意加装电梯的群众意见,摸清不同意安装的比例和原因。具体可以通过走访社区街道工作人员、居民填写问卷和开展座谈等方式了解群众想法。
第三,分情况定方案。在收费上,对于低楼层住户,加装电梯的费用低于高楼层住户;对于一楼挡光住户,可以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对于家庭困难群众,可以向上级申请专项资金用于补助。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位置、采光、材质等因素。
第二题:你认为红白喜事协会的组织方式有哪些?
思路解析:
婚丧嫁娶红白喜事作为世代相传的中国传统的一部分,根植于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但近年来不少地方出现了一些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的奢靡之风,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不良影响。实际上,婚丧嫁娶几项环节是每个人生命过程中的无法回避必须面对的一段路程,操办红白喜事的传统本身并没有错,只是传承过程中主体“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同,导致了传统的走向发生了偏离。因此对于传统文化中的优良部分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对于其中的偏离部分我们应该尽量纠正、善加引导,让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在中国继续传承和加强。(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以上可以不必全说,从中选取几句话说,但是要注意逻辑层次。因该题目的题本不完全,故可能从两个角度提问,一个是如何创建红白喜事协会,另一个是从红白喜事协会如何开展工作的角度提问。作为一道组织计划类的题目,可以从下面两个角度分析作答)
答题要点:
(首先,说一下协会成立或开展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作为红白喜事协会的组织者(注意题本给定的情境和身份),为了杜绝铺张浪费、扫除奢靡之风,我们拟设立一个行业协会,规范行业规则净化社会空气,将从以下几点开展设立工作:
第一,明确目的,扩大宣传。借助媒体力量,向社会大众宣传移风易俗的重要性。
第二,号召参与,选拔人手。在宣传扩大影响的同时,向当地红白喜事专业团体广发“英雄帖”,召集各家负责人一起商讨行规事宜,确定建立联络人制度。
第三,建章立制,严格标准。通过大家协商一致,制定行业规则和禁止性规定,明确收费标准、餐饮标准、活动时长等具体规则。
第四,广泛参与,加大监督。在当地开展的红白喜事活动中,严格执行行业标准,互相监督,对违反规定者给予训诫批评。
(从成立协会后开展活动的角度)成立红白喜事协会之后,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建章立制规范引导。(标准明确加强监督)
第二,加大宣传形成风气。或转变观念移风易俗。(实质一样,还是靠引导和宣传)
第三,形式创新内容绿色。(集体、旅行、跳伞、潜水等等)(追思追悼,怀念追忆)
第四,限制标准长效坚持。(对时间、花销等制定的标准必须严格执行,长期坚持,否则沦为空话和口号)
相第三题教育资源均等化实施难点有哪些?
解题思路:教育问题一直为社会大众所关心关注,近年来各省面试题目均紧扣社会热点,一道题目的要点有可能可以使用到很多类似题目当中,比如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教育公平、天价学区房等等,所以说积累在平时,备考阶段训练的提炼和抽象能力决定你最后整合、解决问题的水平。分析问题一般是从问题找原因给对策;有时候没有思路也可以逆向思维,从所知道的对策,反推原因和对应的社会现象;如果还找不到思路,可发散思路,从一个现象出发想到相关问题,再进行归类,分析整理原因和对策。
答题要点:教育资源均等化这一社会问题在民众中的持续热议和关注,反应了大众对教育教育问题的重视和对教育公平的需求。(破题首先点出现象反应的问题实质。一般有存在必先有需求,如共享单车、垃圾分类等等。可以从这个角度切入。下面分析解决问题的难点,根据题本要求,不必分析原因危害等等,直接进入主题分析主客观各方面困难)解决教育资源均等化问题有这样几个难点:
第一,追逐名校,盲目跟风。或家长攀比观念重,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主观)
第二,需求差异,利益驱动。(从教师和学生及家长两方面全面分析)
第三,房产炒作,权力寻租。(一部分人为了追逐利益,比如房产中介,炒出天价学区房;还有人为了得到入学资格,不惜权钱交易,容易形成教育腐败)
第四,发展不均,地区差异。(从社会经济角度客观分析,想从根本解决没有国家从政策层面引导,则教育均等化只能沦为口号“口号”难以落地)
(角度切换,难点重组,第二种答题方式。从人的根本需求入手,到社会发展层面,再小到家庭个人层面;或从机制到观念,均可以逐层递进。可以灵活组合搭配,关键要有层次、逻辑)
第一,需求层次不同,难以一刀切。(仓廪足而知礼节,经济条件好的地区追求全面发展,经济欠发达地区考虑升学成绩更多。)
第二,经济利益驱动,难以留人才。教育人才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由于教师待遇不均等,造成贫困地区“留人留不住心”,也是经济规律)
第三,衡量机制单一,助长应试倾向。
第四,市场舆论炒作,家长过分攀比。
(第三种答题方式,从细节出发,联想社会现实,拓宽思路思维,从外部到内部)
第一,师资力量——政策引导,加大投入,教师轮岗,教育扶贫
第二,生源水平——入学成绩表现筛选,拉大了教育水平的差异,一所学校学生自律自学能力强,主动学习,显然收效更明显。
第三,家庭条件——家庭投入大,关注度高,家长有条件给学生上课外辅导班,培养其课外兴趣或提升课内学习水平。
第四,观念差异——贫困地区温饱是第一位,毕业即失业不如早点打工赚钱。
第五,长期重大——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从上到下,全社会共同改变。可能并非一代人努力一蹴而就,必须长期重视长期坚持。
(第四种总结方式)实施难点:
第一,空间角度,区域差异难以弥合。城乡、区域甚至同一城市的不同区县之间差异巨大。
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同一地区的发展也不平衡,有的区县注重文教,有的不够注重或发展欠缺。
第二,时间角度,均衡化难以短期见效。教育问题的解决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追求短期效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必须长期坚持,才能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第三,整体角度,均等化难凭一己之力。教育均等化、教育公平问题,并非凭借家庭或者学校的一己之力能够解决。必须全社会共同努力。在政府和国家层面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