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只差一步,离梦想更近一步
请填写您可识别的网名,用于查询报名信息

仅填写数字

公务员面试答题模板,要还是不要?

作者:陈建军团队时间:2011-01-25 浏览:3578次

陈建军团队  海 角  

    曾几何时,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以自己拥有面试的各种答题“模板”为荣,广告宣传上不泛有“独创”“公式”“模板”“套路”,给人的感觉,掌握这些东东,面试就过关了,“模板”概念辉煌一时。近年来,公务员面试考生答题的模板化、套路化引起了考试机构的反感,凡被考官发现有套用 模板答题的考生,就算你口若悬河,分数也基本上好不到哪里去。很简单一个道理,机械套用模板,怎么可能拿高分。于是“模板”便成了洪水猛兽,尤其成为了培训机构忌讳的词语,成了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最郁闷的算是广大进入面试考生了,要模板,又怕面试时被考官发现,分数肯定不会理想;不要吧,那又该如何去准备面试,如何去答题呢?“模板”真成了考生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要还是不要,真成了一个问题。甚至有的考生听说用模板者死,就希望有一个不是模板的东东,看见非模板化的培训就认为好,感觉跟抓到救命稻草一样。而培训机构正是抓住考生这一心理大肆打“非模式化”牌,从拥护模板的“铁杆”瞬间变成反模板的“斗士”。在此,笔者想通过和考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来建立起对“模板”的全新认识。

    一、什么是“模板”?

    所谓“模板”,大家通常的理解,就是答题的套路或方法,这个理解本身没有错,但只看到了“模板”的一个方面。从一名基层公务员的角度来看,一个好的“模板”就是我们工作中认识问题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程序、步骤,从这个意义上讲,“模板”就是精华,就是对公务员工作经验的总结,就是解决一个问题的成功范例。试想,领导交给你一项任务,事前是否需要做认真准备,事中是否需要自己精心组织,事后是否需要及时总结?这本身就体现了公务员工作的特点。如果我们答题时把这些东西都丢弃了,那又如何讲得清楚自己是怎么完成这项任务的呢?

    二、“模板”有什么作用?

    好的模板来源于公务员的工作实践,是对实践经验的提炼和总结,反过来,好模板又可以指导我们的工作,成为公务员解决同类问题的捷径。公务员面试题也在考察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模板同样也对答题具有指导作用。对于没有基层公务员工作经验或有工作经历但平时不善于总结经验的考生来说,一个好的“模板”无疑为他们答题提供了方法和思路,使考生在面试回答问题时更加有条理。通过对一个好“模板”的学习,让考生掌握公务员工作的一些程序、人际关系的沟通技巧、认识和看待问题的正确方法,如果能达到这个目的,那么面试培训就不仅是让考生拿更高的分数,而是在和考生探讨做人做事的道理,教会考生站在公务员的角度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考生学到“模板”不能有效地用于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模板”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这样的“模板”没有任何价值,这样的培训不参加也罢。

    三、“模板”的硬伤在哪里?

    当前参加公务员面试的考生应用“模板”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机械套用模板。比如,在回答普通型的组织能力题时,第一必说准备阶段(或说制定计划)如何如何,第二必称组织实施(或实施阶段),召开会议,向领导汇报,深入基层云云,第三必做一个书面报告交给领导审阅,再来一个自我总结,今后更好地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等等。答了半天,题目的个性要素一个都没有,什么都说了,又什么都没说,言之无物。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共答案自然不可能得到考官的认可,不拿低分都难。造成这样的情况,一是考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知道该如何才能做好这项工作;二是考生角色定位不准,此时还把自己当考生,把题目当题目,而不是当作自己工作中接到的任务来处理,缺少身临其境的感觉;三是在培训时,老师可能就是教大家记住这个套路,至于这个模板体现出的什么样的思想,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该如何灵活地运用,估计就没有下文了。

    (二)背诵套话。有的考生,回答组织能力题戴个“帽子”必有“信任、锻炼、完成”,表态必说“组织信任、领导放心、群众满意”,考官都耳熟能详了。你说“信任”,考官都猜着你下边要说“锻炼”。这些话不会犯原则性的错误,但一味套用,考官听答题就感觉是在听录音,不同的考生重复着相同的故事,效果可想而知。乱戴帽不如不戴帽,乱表态不如不表态,这种“公共帽子”“硬表态”的语言,说了白说,耽误考官的时间,更耽误自己的前程。

    四、如何突破模板?

    通过对上述三个问题的分析,相信大家都明白了,面试答题出现“模板化、套路化”,并非是模板本身出了问题,而是考生不知道如何运用模板,培训机构的教师不知道怎么教学生运用模板,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作为考生,我们准备面试时需要一些好的模板,但又不能拘泥于模板,那么,考生如何才能做到灵活运用模板而又不让考官感觉答题模板化呢?

    第一、考生要充分认识模板所体现出来的思维模式和做事程序。作为普通考生,通常要认识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这就需要我们的培训老师通过一些好的模板给学员进行分析,从公务员工作性质和原则、管理学理论、人际交往、哲学,逻辑学等不同的角度,分析模板所体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思维方式,领会模板背后隐藏的要义,让学员自己创造出一个符合自身要求的新模板,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答题风格。不仅要教会学员如何去思考问题,而且还要告诉学员为什么可以这么去思考,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从而增强学员对自己所答问题的自信心,增强自己战胜对手的勇气。培训老师要做到这一点,自身必须得有一定的公务员工作经历,有自己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有自己对生活和工作的认识和总结。所谓“打铁还须自身硬”,一个没有公务员工作经历的教师,不管你学历再高,也不太可能完全领会和理解这些模板背后的道理。

    第二、考生必须摒弃“一切依靠老师”的思想。不少考生最大的希望,就是教师能对每一个题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自己背下那些语言和套路就行,这是一种“惰学”思维。面试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只有自己想出的答案,符合题目实际情况的答案,通过自己用洪亮、流畅的语言有条理、有感情地表达出来的答案,那才是最吸引考官的好答案。考生要认真领会老师在训练和点评中所讲述的各种模板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自己的语言使之具体化,这样的答案才具有个性,才会与众不同。否则,雷同化的回答只能让你出局。

    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曾说过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告诉我们,学绘画不能一味地模仿别人。同样的道理,学习面试也不能一味地摹仿别人的模板、套路和语言,而要在学习模板的基础上突破模板,形成自己的答题风格和特色――“学模板者生,似模板者死”。

    目前,有的培训机构提出了“非模式化教学”的理念,应该说,理念非常好。但是,有体系必然就是系统的有机组合,自由发挥,想到那说那,就不叫体系。“非模式化教学”作答的方法和体系如果最终演变成了一种新模板,就陷入了“模板”的怪圈,如果老师没有领会新模板的意义,那和以往的模板又有何区别,充其量就是新瓶装老酒而已。

    最后说一点题外话,面试是一种交流,面试培训也是一种交流,只要培训机构仅把老师当作赚钱的工具,而老师只把学生当作工作的工具,那么,不管你采用模板也好,反模式化也罢,都得不到考生发自内心的认可。模板与反模板,最终沦为培训机构赚取考生眼球的噱头。

 

上一篇:陈建军团队点评2011年1月16日四川省公务员面试题

下一篇:千言万语话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