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只差一步,离梦想更近一步
请填写您可识别的网名,用于查询报名信息

仅填写数字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趋势分析

作者:陈建军团队时间:2010-11-04 浏览:5107次

哲学上的辩证法及方法论要求,不难推出G所长此言的本质含义即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人们必须根据环境来选择自身的行为模式。因此我国怒江是否开发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基本经验,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怒江地区的实际情况作出决定。这就是G所长的观点,所以最终G所长的观点是支持水电开发。

  这只是国考中的一道真题而已,但希望通过这道真题,考生能重视起哲学的学习。哲学是申论作答中的万法之法,超乎一切具体的方法之上。对于申论作答而言,最有利、最核心的哲学内容莫过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及主要规律,运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原因和结果、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原理,辩证法的一分为二、两点论中的重点论原则,可以认识一切社会现象、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只要使用得当,申论考试中涉及的一切问题均可依此分析和破解。

  在当代中国政治哲学中最具有普遍意义、最实用的原理和规律是科学发展观。哲学是系统和科学化的思想,理念是相对稳定、长期化、可持久的恒定的思想,是在哲学指导下形成的,对人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具有长期的指导作用。科学发展观是现阶段政治领域最高的理念,它是政治哲学中的一个具体内容,是我们认识和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一把总钥匙。当代中国的政治问题根本上都可以归结为科学发展问题,因此,科学发展观之纲可以统摄一切政治问题;申论涉及的一般问题本质上都是政治问题,尤其是国考所考察的经济社会和政府自身发展问题更是如此,借助科学发展观也就可以分析申论中的一切问题。

(三)具备公文知识,迅速提高成绩

  国家公务员考试竞争和难度越来越大,对考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且用人单位希望考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因此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对考生公文的考察也越发频繁。尤其是随着2010年考试大纲对市级以下考生“贯彻执行能力”要求的明确化,体现“理解和贯彻落实组织意图”即国家政策法律精神和政府工作要求的公文拟制类题型必将频繁出现,花样百出,加倍挑战考生的动手能力。无论报考省以上还是市以下机关的考生,了解公文写作知识、具备起码的公文写作能力对通过考试是极为必要的。

  比如【2008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

  2.“给定资料6”引述了某学报C主编提出的意见,请你站在水电规划部门的立场,对C主编的意见做出答复。(15分)

  要求:有条理的写出答复内容,有理有据,不考虑行文格式,不超过300字。

  五、本题限报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考生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给定材料11列出了其职能部门准备对反对意见给予答复的基本内容,请指出这样答复存在哪些明显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分别说明怎样修改补充。(25分)

  要求:1.不从格式,语言上谈问题,仅从内容上指出主要问题。

  2.分条作答,指出一个问题,接着写出修改补充的内容。

  3.条理清楚,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0字。

  再如【2010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

  三、A市市政府准备大力宣传推进对近海水域的污染整治工作,请你结合给定资料,以市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草拟一份宣传纲要。(20分)

  要求:

  1.对有关宣传内容的要点进行提纲挈领地陈述;

  2.体现政府精神,使全市各界关心、支持污染整治工作;

  3.通俗易懂。不超过400字。

  三、假设你是沿海某省省政府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草拟一份《关于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报告》的内容要点。(20分)

  要求:

  1.内容全面,有针对性;

  2.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400字。

  这些题目其实都是对公文的考察,如果不了解一般常用公文的写作格式,则在考试中就不能做到游刃有余、从容应对。况且从阅卷人的评分标准看,上述的2010年国考真题三总分共20分,其中格式分为6分,要点分为14分,而且阅卷时明确规定如不按照格式作答,分数一律在6分以下。由此可见公文格式的学习和把握在申论考试中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广大考生对常用公文格式有个宏观把握,只有这样才不会丢失过多分数。学习和练习公文写作,两个基本的权威文件是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对掌握和运用“政府用语”即机关工作常用词汇有参考价值的是《国务院公文主题词表》。

  (四)借鉴日常经验,充实完善对策

  提出对策这个题型始终是申论考试考察的一个重要环节,申论作答要站在政府角度去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就要依托对策题型。根据2010年的新大纲要求,提出对策除了结合给定材料之外,也要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

  对策来源于给定材料,但给定材料的对策也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显在对策,即材料里明确告知的对策,这就需要考生把材料中的对策信息加以提炼、加工、整合形成对策,并用规范的表述表达出来。给定材料中的第二种对策是潜在对策,即材料里没有明确告知、需要考生推导的对策。比如材料中有“由于监督管理的缺失,导致……问题”的表述时,我们就可以退出一条对策为“加强监督管理”,这就是从原因来退出对策。此外,我们也可以从问题推对策、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也都可以成为对策的来源。

  提出恰当合理的对策有赖于作答者的常识水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越丰富的人,越是能对生活中、工作上的问题提出合法、合理、合情、有效的解决办法。例如破坏珊瑚礁能不能带来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经济产值的增长,政府限制居民上街穿睡衣和楼房外面晾衣服决策是否科学、程序是否得当,如何解决海洋开发与保护的矛盾,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提高政府执行力,这些不仅需要从材料中寻找依据,用读书的方法寻求解决之路;更重要的是本身具有一些生态、经济、法律和行政伦理的知识,对政府作为或社会现象具有独立的、清醒的判断,而这种判断既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又是以良知为基础的,只有这样,认识问题才能全面深刻,解决问题的方式才能近情近理。事实上,这些问题的设置已经不完全在知识和经验的范畴,而到了拷问良知和考验常识的地步。

  (五)找准文章主旨,提升文章层次

  根据对评分标准的仔细研究发现,文章的一类卷必须是围绕着文章的主旨和精神来写。因此找准材料的主旨和精神对考生文章拿高分至关重要。那么应如何有效找准材料的主旨和精神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步入手:

  第一步:找材料里的中央文件

  申论材料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数据型、案例型和理论政策型。因此申论材料中一般都会有理论政策型的文件。此时,对于中央文件应该仔细研读从中找出材料的主旨。

  例如【2008年国考申论真题】:

  参考文献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等十七次代表会上的报告》摘录: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快速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社会牢固树立。

  参考文献中是十七大报告的摘录,属于中央文件,且文件中“建设两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恰恰是材料的主旨。

  再如【2009年辽宁省考真题

上一篇: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趋势分析

下一篇: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