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由頁老师
材料:
“每两小时喷一次,每次20分钟。”一位广州市民在江湾大酒店面对珠江边的一段骑楼下,用水桶接起喷头喷出的免费自来水。而原先露宿在喷头下面的近20名露宿者就没有这心情了,自上月底街道城管安装水管定时喷水,大部分人已经被迫离开。街道城管、物管部门回应,这是为了美化市容,不得已而为之。
在江湾大酒店写字楼面对珠江堤岸的一侧,50多米长的骑楼长廊在社区运动设施旁延展。新安装的蓝色水管在天花板的各种管线下铺设,十几个喷头每隔3米左右设置一个。每次喷洒基本把骑楼底下150平方米左右地面全部覆盖,还波及面对江边风景带的石椅。
周围的市民正用水桶在喷水口下面接水。“每两小时喷一次,每次20分钟,一个月了,每天24小时都这样……水桶里是乌龟,就在附近江边捞起来的,每天我来接点水用。”接水的市民说,虽然免费用水,但每天洒这么多挺浪费,水费谁给?听说光安装就花费6000多元呢!为了赶跑露宿者。
现在,大部分露宿者已卷铺盖撤离,只剩个别露宿者留下衣物晾晒在水洒不到的骑楼边窗枝上。据了解,50米“水帘洞”是广州越秀区珠江街与广信江湾大酒店方面联合铺设。安装由街道城管部门负责,水管由酒店内部引出。由于酒店用水为商业水价,水费由谁出资,酒店与街道城管正在协调。水管经加压处理,水滴量分散,流量不大,现在每天喷洒用水用量约0 .5-0 .6立方米。知情人透露,此处部分露宿者其实是附近街区低收入独居群体。“他们把自己的小单元出租,赚上几百块钱,可以自用,自身则露宿在这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酒店员工说。
坚持一年多,每周三晚均会向该部分露宿者派发饭菜的“悦善100”微义工群在12月初就注意到喷水事件。召集人冯先生更多从露宿者能否因应事件而自力更生的角度出发。他说,过去一年,微义工团体张罗很多类型工作提供给露宿人群,希望他们脱离露宿生涯,“几乎没有一个人愿意去面试,自由惯了,反倒不愿重新融入社会。希望通过更多耐心沟通能让他们接受帮助,调整生活状态。”
但是,义工们对安装“水帘洞”的方法有意见。“谁愿意风餐露宿?白天去拾荒、打散工获得收入。只是微薄的收入支撑不起在广州住房的开支……此举是在制造仇恨吗?”有义工如此说。
广信江湾大酒店管理处及广州越秀区珠江街证实,安装喷头喷水的确为露宿者而设。酒店管理处总务部负责人介绍,骑楼下面的露宿者是2002年起陆续聚集,给卫生环境带来不少影响,“这里是甲级写字楼,旁边是高级客房楼层,多年以来经常有客户投诉。一方面这里是珠江北岸主要景观带,很多市民、游客在此游玩;另一方面江边风大,曾经发生多起露宿者冻死的案例。这里确实不太适合他们露宿。”
珠江街城管科回应,以往,通过巡查、设置花基阻挡物等手段,希望柔性引导露宿者离开,均没有成功,才使用淋水的办法希望收效。安装水管之前,他们进行告知、劝导,还送上棉被等生活用品,希望露宿者投向附近救助站。
1根据这篇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你作为民政局的工作人员,要让流浪者前往救助站,你会怎么劝说?
3你是XX区城管局的工作人员,要和公安,民政局开展一个流浪者的调研活动,你准备如何开展?
[解析]
第一题
1、城市美化 大众所需(市容市貌 安全问题 材料中有40%的人表示赞同)
2、公共资源 正确使用(不能为了一己私利)
3、方式粗暴 引发争议(类似的 水泥锥 堵桥洞 等简单粗暴的方式 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引发舆情)
4、资源浪费 本末倒置(环保 资源 )
5、社会救助 仍在路上(政府的措施 社会的关怀 包容 举例最美图书馆)
6、自力更生 方得始终(自身对生活的态度)
城市不会因为没有了流浪者而更精彩,更宜居,但是一定会因为选择宽容、呵护平等而更美丽。城市的“美化”不光是面子上的美化,更要通过居者的心灵传递,让美丽与善意在城市在城市常驻,宁城市深度“美颜”。天寒地冻,是浇一盆水,还是烧一盆炭,值得城市管理者三思!
第二题
1、勤收集 多了解
2、听心声、多理解
3、谈好处、多引导
4、显诚意、多帮助
第三题
1、研读文件、明确要求
2、收集资料、做足准备
3、积极对接、制定方案(注意定位 明确牵头单位)
4、相互配合、确保实效
5、及时整理、分析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