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2日四川省公务员面试题
根据陈建军面试工作同学回忆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有题本、有纸笔、15分钟、审题思考时间5分钟,答题时间10分钟
材料:92岁高龄的吴良镛院士在台上坚持站着完成半小时的报告,而台下坐着的数千名90后研究生新生则睡倒一大片。17日,这样一则消息以及照片引起一片哗然。这个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活动是由中国科协等单位主办的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报告会,除了吴良镛,还有两位院士应邀作报告。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人民大会堂学生们的瞌睡照引发了关于“学风惨淡 睡觉年轻人是垮掉一代”和“教育流于形式 睡觉在所难免”大争论。
研究生新生大会堂听报告
已连续4年
中国科协等单位主办的“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报告会”,今年已是第四年。四年来每年都是于研究生刚入学的9月份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形式也几乎都是由三位科学家作报告,旨在“进行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伦理和科学规范的宣讲教育,引导研究生新生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按照要求,新学年开学后,这样的宣讲教育还将在各省区市、各高校和科研院所陆续开展。
一位出席报告的社科院的博士生告诉北青报记者,媒体以“九旬院士站着作报告 九零后学生趴着睡大觉”作为新闻标题,多少有些以点代面,即使从照片上看,虽然拍摄者角度有意突出了睡觉者,但也确实有人在听、在记。因为16日下午的报告会上,把学生“讲睡着”的不只是吴良镛一人。按照报告会的程序,先由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讲话,随后吴良镛、杨乐、杨卫三位院士相继作报告,每人约半小时,最后还有一位博士生代表发言,全程共两个多小时。这位博士生告诉北青报记者:“每位院士报告结束时都有人鼓掌,全程都有人在认真听,也确实全程有人在睡觉。”
35分钟报告
92岁老先生坚持站着完成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16日作报告的三位院士中,吴良镛的年纪最长。他从抗战中自己的求学之路讲起,以自己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以及结识的那些品、学都堪称典范的学术大家,阐述“一个人一生不知要走多少十字路口,一个弯转错了就很难回到过去的志愿,因此道路的选择至关重要”的道理,劝导青年学子将科学道德和伦理落实到一己的心灵与行动中,成为自己的行为通则。
在35分钟的报告过程中,92岁高龄的老院士坚持站着完成。而主办方怕出意外,还专门派了一位工作人员坐在他身后。针对网上“吴老的讲稿是否有人代笔”的讨论,曾担任吴良镛科学秘书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武廷海昨天接受媒体采访表示,上述这篇4000多字的讲稿是吴良镛准备多日后亲自写的,“吴老年纪已经很大了,只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希望媒体不要打搅他的生活。”但另一篇报道则声称,吴良镛本人表示,讲稿是其亲自拟定题目和提纲,一位博士生帮忙撰稿后,再由吴老本人修改完成的。
瞌睡学生:
这是我第四次被学校拉来大会堂听报告了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出席这场报告会的6000多名硕士和博士新生来自北京各高校、中科院、社科院等科研院所,多数都是“90后”。北青报记者昨天采访了他们中的多人,其中除一人表示自己“打了一会儿瞌睡”外,其余的都说自己一直在听,只是有时候可能走神了。
杨蕾(化名)是社科院的一位硕士新生。她认为,媒体刊登的照片多是以睡着的学生为主要对象,“从那个角度看,好像很多学生在睡觉,其实绝大多数学生还是在听的。”中科院博士新生高亮(化名)则承认自己是睡着了的一位。作为北京籍学生,他告诉记者:“从中学到现在,这已经是我第四次被学校拉来大会堂听报告了。这里温度适宜,真皮座椅舒适,报告人语速都比较慢,内容又不太激动人心,加上我们午饭后就从学校出发,1点半就到大会堂排队安检,等到报告的时候正好下午犯困,就不小心睡了一会儿,心里也觉得挺对不起三位院士的。”
北京青年报记者致电吴院士的助手郭女士,她对此表示,互联网时代出现各方信息各方声音都十分正常,也不能强求大家。虽然自己见到网上学生睡觉的照片很吃惊,但她也说这一次演讲只要大部分学生能从中有所体悟,那么就达到吴老的初衷了。
北青报记者昨天就此事联系中国科协,相关工作人员开始表示会作出回应,但截至发稿时也没有得到回应。中国科协宣传部门人员的电话也无法接通。
吴良镛院士的助手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大面积趴倒”未免以偏概全
是不是学校强制组织 学生被迫捧“人场”?
部分学生称来之前不知道主题是什么
北青报记者从组织联络的某高校老师辗转获知,该校是将参会通知发到各院系,各院系通过群组告知各班,由班长统计自愿报名参加的人数,最后确定参会人员名单。另一所高校的同学在微博上写道,“没有抢到人民大会堂宣讲的入场票,很遗憾”。而北青报记者从某高校研工部网站上,浏览研工部发布的参会通知发现,该校按各院系人数,分配了报名参会的新生代表名额,并提前确定一名教师或学生干部为负责人,组织本单位同学在规定的时间集合、退场。据参会的同学回忆,此次报告会在16日下午3点举行,规定的是2点半入场完毕,而该校学生的集合乘车时间为下午1点,同学们分别乘坐3辆大巴前往人民大会堂。
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也有部分学生称是学校的统一安排。一名参与报告会的学生称,他们全班同学都被学校要求参加,“到人民大会堂之前,我甚至都不知道报告会的主题是什么。”
老院士演讲晦涩难懂遭“冷场”?
演讲站着发言多次因掌声而中断
吴良镛院士的助手郭女士回忆,吴教授是第一个院士代表发言,整个演讲中,郭女士自己在三层靠边的PPT播放室,从上可俯瞰台下的学生,听众们都比较认真。等吴老演讲完后,她回到一层前排继续听讲,大会结束后,她又和学生以及工作人员交流,称这种结合个人经历和故事分享的演讲,现场感觉挺好。
“当时的演讲,学生们都鼓了好几次掌,吴老的演讲因此还被中断过。大家都没有想到老先生会主动坚持站着演讲,本来工作人员安排了座位。在我们清华上课的时候,学生们都不忍心老先生连续站两个小时那样上课,大家都会劝老师坐着讲。”
学生大面积趴倒?90后们究竟在干些啥?
当事人:玩手机现象比较严重
据中青在线报道,就在吴老作报告的过程中,大批后排的学生一片片“倒”下,趴在桌上睡去。
一位中央民大的同学告诉北青报记者,当时自己就坐在中五区,就她观察,前排和中间几乎没有同学在睡觉。尤其是吴老上台讲话的时候,大家都很感动,掌声一直不停,甚至多次不小心打断了吴老的讲话。而在大会堂二层的学生在微博上称,二楼没有桌子,他们并没条件像新闻图片所示的那样“趴倒”。大部分人都很认真在听,还有人在做笔记,说大面积趴倒,太以偏概全。
一名与会学生称,现场学生玩手机的情况比较多,一部分趴着的人可能是在玩手机。人民大会堂管理部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开会所在的万人大礼堂不提供公共WiFi,但也不屏蔽手机信号。
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面试题
1、对于92岁高龄老教授吴良镛站着做报告,场下学生却睡倒一大片。请问你怎么看?
2.据反映,在报告期间,也有部分工作人员一直低着头玩手机,如果你是在场会议组织人员,请问你如何处理?
3.这件事情被报道后,引起了有关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对当时具体情况做一个详细的报告,作为组织负责人,请问你如何确保调查情况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