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军团队
材料:
“如果你打了狗,就是虐待动物,如果你打了人,就是犯罪。但是,父母在家打孩子,却往往被认为是为孩子好———我们应该纠正这种观念。”———一位“儿童权利委员会”的负责人如是说
“看到他们不刻苦练习,我非常着急,现在教育局规定了对学生不能打骂,但你们家长可以呀,咱们不都是为了孩子好吗!———一位体育老师在家长会上称
昨日下午1时许,家住在双桥路的10岁小女孩菲菲(化名),因为不会背课文,外公用竹条打了她,阻拦无果的菲菲爸爸气得拨打了110……中国自古就信奉“黄荆棍下出好人”到底该不该打娃娃?有调查显示,有12%~18%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常常使用“打一顿”的方法。相信“打一顿”管用的,农村高于城市,爸爸高于妈妈。
菲菲的爸爸
很快110巡警赶来,对双方进行协调
昨日下午,外婆康婆婆告诉记者,菲菲今年10岁,读小学5年级,昨天上午9点过,外公喊菲菲赶紧起床背课文。但直到中午12时许,菲菲仍没有起床,她便拿着衣架子打了几下菲菲,菲菲这才起床。中午12点过,外公从外面拉三轮车回家,便让菲菲背语文课本的《大人们这样说》,而菲菲背了不到一半,就背不下去,这让外公很生气,拿出竹条打菲菲屁股。
家长矛盾:该不该打孩子
外公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打娃娃没什么不对
外公秦大爷告诉成都商报(微博)记者,菲菲和其他小孩不一样,2009年父母离婚后,菲菲一直跟着他们生活,寒暑假的时候妈妈带回去。平时娃娃的教育都靠他一人,但他要守车棚要开三轮车,很多时候忙完了,都是先检查娃娃的作业再吃饭。此外,他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因家长管教不严,娃娃学坏”的新闻,他希望菲菲多读书,以后生活得好一点。他认为,打娃娃没什么不对,“俗话都说黄荆棍下出好人,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外婆康婆婆称,打娃娃是为娃娃好,何况她发现,口头教育很多时候起不了多大作用,但菲菲很调皮,爱玩,还喜欢睡懒觉,周末可以睡到中午12点,而菲菲已经10岁多了,不能任其发展。她还发现,必要的时候用下棍棒,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只是吓下娃娃,谁想把娃娃打痛,除非不是亲生的”。
外婆康婆婆说,菲菲直到中午12时许才起床,尽管她中途催过她很多次,可菲菲仍没有起床,她便拿衣架子打了几下菲菲,菲菲这才起床洗漱和吃早饭。
外婆康婆婆说,昨日中午催菲菲起床时,的确说过她是“瓜娃子”,但那纯粹是自己的口头禅。老伴打菲菲时说“老子”,也是气急败坏,不是有意为之,他们知道这是不对的,以后会注意说话方式。
父亲
用棍棒教育孩子
只会增加娃娃逆反心理
菲菲:
外公打我是为我好,我不恨他
10岁的菲菲告诉成都商报(微博)记者,本来自己会背那篇文章,只是背得不怎么通顺,结果背到“龙能腾云驾雾”的时候,突然想不起“腾云驾雾”四个字。外公让她重背了好几次,她还是想不起来。
“我哭了几分钟,就没哭了。”菲菲说,以前外公也打过她,但她不恨外公,知道外公是为自己好。只是每次看到外公拿起竹条就会特别害怕,“外公声音大,力气大,性子急,每次发火我就害怕”。多位邻居告诉成都商报(微博)记者,两家人因为抚养娃娃的问题有很多矛盾,时常看到楼上楼下的两家人在吵架。
一组调查
12%~18%的父母
经常选择“打一顿”教育娃娃
他山之石
加拿大家长不能打娃娃
如果要打,只能打屁股
在加拿大,父母打孩子可能触犯法律,闹不好还会被警察逮捕。当然,也不是绝对不能打,可以打屁股。但法律规定:2岁以下的绝对不能打,超过12岁的也不能打。打屁股时必须五指分开,不能打出任何印记或瘀伤。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题请说说你对此事件的看法。
2题小女孩爸爸报警了,如果你是警察,领导派你去处理这件事,你怎么做?
3题说领导让你全区中小学开展一次以“走出教育误区 走进孩子心灵”为主题 的活动,你怎么开展
答题思路
第一题
第一、道德层面:黄荆棍下出好人的是中国的传统教育观点,在棍棒教育之下确实有不少成才的案例,但是个案被放大化,成为了无数家庭仿效的模式;
第二、家庭教育:(1)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打是亲骂是爱”,忽略了家庭教育的综合性,特别是对孩子爱的教育;(2)把孩子视为私人物品,把打骂孩子看成是个人行为,没有意识到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孩子能否健康成才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3)法律意识淡薄,没有意识到棒打孩子是家庭暴力
第三、孩子方面:(1)只是打骂,不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孩子不知道自己的对错,反而会增加逆反心理,甚至会留下暴力的阴影和创伤。(2)孩子对自己应有的权利知之甚少。
第四、根本原因:(1)虽然未成年保护法上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但是受传统氛围的影响,均看成是正常行为,难以实施;(2)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机制不健全不完善;(3)教育心理学起步较晚;
对策:
第一、加大未成年法的普法力度;执行力度;
第二、加大对于家庭教育的普及力度,让家长知晓如何正确的教育子女;
第三、加大社会舆论和媒体的引导,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第四、加大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孩子的保护力度。
第二题
第一、了解情况、迅速出警;
第二、多方调查、深入了解
第三、分类处理、以人为本
第四、尽量沟通、确保和谐
第五、做好记录、事后汇报
第三题
第一、领会领导意图;
第二、明确活动形式;
第三、拟发活动通知;
第四、各校分别开展;
第五、上报活动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