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公子斩
写在前面。本文对公选的一些基本规律和应对策略进行了归纳总结,有一定参考价值。文章内容摘录自网络,根据实际进行了小部分的删减处理。希望对大家有用,并希望大家辩证看待,选择吸收。
第一铁律:把握命题规律和基本特点
第二铁律:明确备考思路和应对策略
第三铁律:掌握应试诀窍和答题技巧
第四铁律:保持良好心态和竞技状态
十八大之后,公选考试的命题重点发生了重大变化。近几年来,北京、天津、湖北、四川、广东、辽宁、上海、吉林、湖南等省相继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公开选拔副厅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国企、高校负责人。为更好地引导广大考生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备考,根据这几个省考试命题的情况,结合对近几年全国各地公选考试命题和最新修订的《全国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的分析,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帮助广大考生在今后的复习和备考中,分清主次,把握重点,搞准复习方向,摸准最有可能考查的热点,避免盲目性,减少复习量,起到事半功倍之功效。
一、第一铁律:把握命题规律和基本原则
(一)公选领导干部命题或考试的基本原则
近年来,各地公选领导干部素质测试笔试试卷中,转变作风、网络问政、正确政绩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做好“副职”等成为试题的内容,考生普遍反映试题能考出实际能力。目前大多数公选的笔试试题是委托中组部领导干部考试测评中心命题,然后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坚持“干什么考什么”、“让干得好的人答得好”的命题原则,贴近工作大局、贴近部门特点、贴近遴选职位的素质要求,考试不需复习,避免让考试专业户得益,树立“有为者有位”的用人导向。题量较大,覆盖面广,对考生的政治水平、关心社会热点的敏锐度、行政管理能力、协调能力、领导艺术等进行综合考察。考生要考高分必须对厅处级公选考试基本原进行了解。
1、坚持“干什么,考什么”。
为使广大干部正确认识和对待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强调了围绕选拔职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实际命制试题,突出检测分析和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干部平时加强学习,积累实践经验,提高领导能力。中组部要求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在贯彻落实修订后的《考试大纲》时,要重点把握“干什么、考什么”原则,不断提高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这种导向实际上就是要让那些学有所长、长有所专、学有所专、专有所能、能干成事的人脱颖而出,就是为了形成一种鲜明的用人导向,即以岗位选人、凭能力用人,最终改变过去那种大众化、大一统的选人用人模式,更好地为党的事业选到合适的、能用得上的人才,避免一些干部被选拔或竞争上岗了以后,工作干不下去或干不好的尴尬局面。应该说,“干什么、考什么”是对以往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一次突破和完善,增强公选考试的了公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做到了“分”与“能”的有机结合,让干得好的人能考得好。以往考试最大的弊端是干什么不考什么,考试与工作脱节,出现了所谓“干得好不如考得好”的偏向,让很多有实际才干的人心不平、气不顺,在保证程序公平的同时,可能会出现结果的不公平。其次,做到了“博”与“专”的有机结合,让有专长的人能用得上。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要成为所在部门的行家里手,精通业务知识,“避免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笑话。“干什么、考什么”对干部的平时积累、实践经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更看重的是业务能力,使真正能干的人得到合适的新平台,做出更大的贡献。
2、考活而不考死,考实而不考虚。
2013 年元月,宁夏银川市公选副处级干部有一个案例分析题是这样的: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8项规定。这次会议后,某媒体以《向形式主义宣战》为题阐述到,向形式主义开火——轻车简从、精简会议、改进文风、厉行节约,中央领导的承诺铿锵有力。
近年来,虽然上级多次发文要求精简会议和文件,让大家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但这些措施只是“短期效应”,没过多久,文山依旧,会海如故。部门负责人想找主要领导汇报工作很难,成绩汇报不上去,于是各部门的工作简报逐渐增多,几乎天天编,天天发。这些简报天天如雪片般发往几大领导班子和各部门,各单位,简直是“狂轰滥炸”。文件也是如此,各级各部门为扩大影响,当然主观上也有推动工作的意愿,每年都要出台一些“红头文件”。会议更是如此,各部门每年年初的工作部署会,年终总结会,年终表彰会是必开的。市上开完,系统开,最后是各部门开,分管领导,其他常委们陪会多,主要领导讲话多,讲的累,陪的累,听的更累。
党风决定政风,政风影响民风。中央政治局做出的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警醒,对形式主义说“不”,决战到底。
问题是:请对上述现象做简要评价;作为市委办公厅副主任,你认为解决“文山会海”应采取哪些措施?
2012 年下半年,河南省公开选拔厅级领导干部笔试有一道案例分析题,其材料大意是:A市要召开一个全国性的高规格工作会议,市委书记张军召开协调会议,部署迎接会议召开的准备工作。其中一项准备任务是要绿化美化A市到B县的一条公路,由市林业局承担。林业局局长陈宇经过认真调研,向市委书记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A市到B县的绿化美化工程已纳入当年《A市全年绿化规划》中,该公路拟扩建15米,现在临时整修,花费要一千多万元,故建议不做大的调整,只做小的修补。市委书记不同意,陈宇则坚称自己的立场。市委书记发话说:“你不愿意干,有人干”。第二天,市委召开常委会议,免去了陈宇市林业局长的职务,由B县常务副县长王富临接任。王到位后,立即着手与有关乡镇和涉及到的农户进行沟通协调,购买苗木,抓紧施工,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得到市委一致好评。全国性会议如期顺利召开,效果良好。但会议结束后,引起当地群众热议。问题:请对陈宇、王福临的领导行为进行评价。请评价分析市委书记的行为,如果你作为张军,你将如何办?
2012 年海关总署副厅作文题:2012年4月9日署长于广洲在署主持召开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务虚会。于署长指出,一季度我国经济发展开局是好的,总体稳健,符合“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但突出问题也不少,需要更加关注二季度形势发展,做好有关工作。当前全国海关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最重要的是在把好国门上提振信心,打击走私坚定不移、改进监管和服务坚定不移、完成税收目标坚定不移。请选择一个方面,以“提振信心,坚定不移抓落实”为题,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文章。考活而不考死,考实而不考虚,考好而不考倒。这种考试方法是考领导干部的一个基本命题取向。领导干部公选除了前面选择题是客观题外,考题很少出现死题目,笔试内容高度灵活。大量的主观题(一般占 70%左右)都是灵活性很强的题目。比起那些死记硬背的东西,比起空泛的“试论”、“再论”之类的议论文,这是一种创新,是与时俱进的表现。
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命题不同于学生升学考试和公务员考试,也不同于其他任何资格考试,考试的根本目的是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领导干部,考试考察的重点是测试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所以,公选领导有独特的命题特点和规律,从最近的公选命题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覆盖面广。公选党政领导干部的命题特点首先是知识覆盖面广。综合素质测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学技术及历史、国情、省情、公文写作与处理等,重点测试应试者胜任领导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领导能力测试,紧扣领导干部岗位要求,通过分析判断具体案例,重点测试应试者决策应变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的目的是选拔领导干部,要求他们要有较强的行政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2012 年北京公选副厅题量不多,但覆盖面广;2012 年吉林、四川、天津等地公选副厅题量大,涉及方方面面,对考生的政治水平、关心社会热点的敏锐度、行政管理能力、协调能力、领导艺术等进行了综合的考察。这就要求大家要注重的相关栏目的学习,靠一天两天是没有效果的。
2、现实针对性强。从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公选领导干部考试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公共基础知识笔试、领导能力测试,还是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大量的材料分析、案例解剖均来自于活生生的领导活动实践中,现实针对性强。公选考试其目的不是要将考生考倒,而是考查考生是否关心时事,尤其是国家大的方针政策和国内外的时事热点,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结构化面试则大多结合所报职位,本着“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进行命题。如 20012 年四川公选笔试考题紧扣四川实际,具有很强的普遍性和针对性。2012 年河南、湖南公开遴选副厅的笔试试题是委托中组部领导干部考试测评中心命题,坚持“干什么考什么”,“让干得好的人答得好”的命题原则,同时还贴近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贴近政府部门的特点、贴近遴选职位的素质要求,考试不需复习,避免让考试专业户得益,树立“有为者有位”的用人导向。四川、辽宁、杭州笔试策论均是要求结合本省发展战略或者所报岗位来写对策性论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突出能力测试。从北京、湖北、四川、辽宁、湖南、吉林、上海、杭州、安徽等最新公选实际操作来看,公选领导考试测试内容更加突出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测试,贯穿“干什么考什么”的理念,本着考用一致、人岗相适、才职相配、职岗相符的原则,在考试内容设计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即坚持既重书本知识测试又重实际能力测试,确保选出综合素质高、领导能力强、群众公信度高的领导干部,切实解决“会考不会干”的问题。笔试由综合素质测试、领导能力测试两个部分组成,综合素质主要测试应试者的知识储备、知识结构及运用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领导能力主要测试应试者分析判断、决策应变、综合协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领导测试绝大部分是来自于实际工作中的领导案例,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一般是三分钟)内作出准确的判断。总体来看,近几年的公选考试方式更加多样:综合素质测试采用笔答形式;领导能力测试,报考党政序列职位的采用人机对话形式,报考高校序列职位的采用笔答形式。考试题型更加科学:除判断和选择等客观题外,特别注重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判断,测试应试者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实际能力。比如辽宁厅级公选在笔试的下半场是四个典型的材料案例分析和论述题,题量大、综合性强,要在短时间内答好答完整实属不易。而四川的笔试总成绩中,综合素质测试占 60%,领导能力测试占了 40%之重,需要大家重视。
4、注重基本理论。理论素养是一个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命题要有相当的理论深度,这是作为领导干部考试的必然要求。有些人考试下来就感叹,这次白复习了,好象书中原题很少出现,其实这只是一种误解。公选领导干部不是初中、高中、大学的升学考试,理论性、实践性强,灵活性程度高是其必然的特点。但万变不离其宗,所考命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活于教材”是其根本所在。所以,通过熟悉大纲和教材,掌握基本原理,把握基本观点,奠定理论基础是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这是参加公选考试必不可少的环节。
5、方式灵活多样。据最近几年全国各地公选实践来看,测评的方式越来越灵活多样。一是笔试类常考题型多样。1、题型分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论述、案例分析、申论文章等等;2、从分值上看,单选、多选、判断等客观题约 20—30 分,简答、论述、案例分析和申论 70—80 分;3、笔试分类形式:第一、综合卷;第二、公共卷+专业卷;第三、公共卷+领导案例分析卷;第四、有的地方把公共卷分为综合类、经济类、党群类、高校类、企业类。近两年,湖北、四川、辽宁笔试中均已抨弃了多选和判断题这两种题型,而加重了案例分析题的比重。二是测评方式更加多样化。以湖北和四川两地副厅级公选为例,均采用了笔试、能力测试、面试、考察等几种方式,湖北还在面试中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方式。广大考生普遍反映,题量很大,难易适度,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行业的考生都能作答,让每个考生都能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特别是湖北和四川、贵州、北京都把人机对话领导能力测试作为重要环节,四川甚至把领导能力测试(人机对话)作为笔试的一部分,占到 40%的比重。三是考察结果将作为任用依据。2012 年 12月的宁夏公选银川综合保税区厅级干部和 2012 年上半年甘肃、贵州处级干部公开选拔,在考察阶段,分别运用“德才评价”、“履历评价”、“实绩评价”三种方法综合评定考察应试者各方面的素质、能力和实绩。德才评价:对考察对象进行德才素质民主测评,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注重对考察对象德才方面综合表现情况的考察。履历评价:通过对考察对象受教育程度、工作经历、任职情况以及有关工作表现、受奖惩情况的了解,对其作出履历评价,进而分析评估其对拟任职务的适应程度。实绩评价:注重分析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期、显绩和隐绩、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关系,全面客观地了解、分析考察对象履行职责、工作实绩等方面情况。
近年(2010-2013)全国各地公选领导干部面试题汇集(编辑中...)
陈建军面试工作室搜集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一、2010年全国各地公选领导面试题汇集
二、2011年全国各地公选领导干部面试题汇集
三、2012年全国各地公选领导干部面试题汇集
四、2013年全国各地公选领导干部面试题汇集
五、最高人民检察院厅(局)长职位答辩题(面试题)汇集
六、2012年山西省各地大学生村官公选乡镇副科面试题汇集
近年(2011-2013)全国各地遴选、选调公务员笔试题、面试题汇集
一、2011年全国各地遴选、选调公务员笔试题、面试题汇集
二、2012年全国各地遴选、选调公务员笔试题、面试题汇集及部分答案
三、2013年全国各地遴选、选调公务员笔试题、面试题汇集
四、近年(2011-2013年)山东省各地遴选公务员笔试题、面试题汇集
公选领导、遴选QQ群: 59476840(不欢迎非生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