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只差一步,离梦想更近一步
请填写您可识别的网名,用于查询报名信息

仅填写数字

十五天突破申论文章写作(2)

作者:陈建军团队时间:2013-09-23 浏览:1800次

十五天突破申论文章写作(2)
转自张小龙博客
第二天 有的放矢——把握阅卷规则
申论文章写作的命题千差万别,不同的文章阅卷的规则也不同。对于阅卷规则必须区别对待,而不能一概而论。不过无论规则是怎么样的,基本的内容不过两点: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主观形式是指一些抽象的要求,如观点明确、论述深刻等等;客观内容是指制定的答题要点。根据这个思路,阅卷规则可以分为三类:以形式为主,以内容为主,内容形式并重。
一、形式为王

问题:根据给定资料反应的主要问题,就如何协调好公众和慈善组织的关系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中心论点明确,重点突出,主旨鲜明,论述深刻,结构完整,语言生动形象。(40分)
阅卷规则
一类:重点非常突出,见解深刻,论证有力,内容详实,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语言优美流畅。(33-40分)
二类:观点明确,重点不够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论证较合理,语言通顺。(24-32分)
三类:观点清楚,内容不够充实,有所分析,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13-23分)
四类:不着重点,大多泛泛而谈,只写对策,缺乏论证,思路不清,结构不完整,语病较多,字迹不清。(12 分以下)
 
通过上述这个规则我们可以看到,在文章的等级分类中出现很多如见解深刻、论证有力、观点明确等字眼,这些东西都是很抽象的。这些抽象的阅卷规则是由题干决定的,稍微细心我们就可以发现一类文章和题干要求是一致的。模糊性是这种规则的最大的特点。这类阅卷规则的主观性很强,阅卷规则中给出的都是很抽象的要求。这种阅卷规则操作性比较差,对阅卷者要求比较高,争议也比较多,所以分差也比较大。在目前的阅卷规则中,单纯的给出抽象的要求的比较少。
 
二、内容为主

问题:请针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以“加强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策论文章。(本题50分)
要求: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行文流畅,措施全面、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
 
阅卷规则
内容分:
第一、完善职业病定义及鉴定的法律法规(4分)更新职业病标准(2分)、健全职业病鉴定机构(2分)
第二、健全监管网络,提高监管能力(4分)监管中小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责任与管理(2分)、明确告知职业病的危害(2分)、加大不作为、乱作为的处罚力度(4分)
第三,加大投入,引导企业对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教育。(4分)增强企业对职业病危害的重视(2分)、提升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2分)。
第四、简化职业病鉴定程序,规范职业病索赔程序(4分)。
第五、借鉴国外职业病防治经验以及不断总结自身经验,完善职业病防治体系(4分)
健全医保制度与行政司法制度(2分),专业化职业病防治工作(2分)
形式分:语言表达规范(4分)、条理清晰(4分)、结构严谨(2分)
 
这份阅卷规则和前面的一份在风格上截然相反,几乎完全按照得分点来给分。这样的规则和题干的内容是一致的,因为题目中要求“措施全面、针对性强”。这种规则的优点是客观公正,清晰明了,操作性强。但这同时也是它的缺点,因为这样一来文章写作就成了纯粹客观题,限制了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能从整体上考察到考生对问题的把握。这种阅卷规则除了在广东等个别地方命题很差的省份以外,用得是非常少的。
三、形质彬彬

总规则
1、文章必须把握大学生精神的主题和中心。大学生精神内涵主要包括:奉献与牺牲、吃苦耐劳、独立自强、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勇敢坚强、持之以恒、坚定执着……。只要是写大学生精神,言之成理均可。
1、文章要有重点和中心,分点不宜过多。重点不突出的直接判为二类以下。
2、没有精神,只写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对策直接判为三类以下试卷。
3、大段抄袭材料,没有结合自身实际直接判为三类以下试卷。
4、文章机械、僵硬,表达不够自然大方直接判为三类以下试卷。
 
细则
 
等级
 内容
 
 论证
 
 结构
 表达
 
一类(31-40分)
 观点明确,能够突出精神这个主旨
 
 有力、充分,能够熟练使用各种论证手法
 完整,自然大方,
 语言流程,用词准确得当
 
 
二类(21-30分)
 
 
有观点,但是不够明确和突出
 
有论证,但是不够充分
 
完整
 
通顺
 
 
三类(11-20分)
 观点模糊不清,没有突出精神
 有论证
 完整
 通顺
 
四类(0-10分)
 
 毫无观点,大段抄袭材料
 没有论证
 机械,僵硬,模式化
 混乱不清
 
 
这类规则很好的把主观和客观结合起来,既照顾到了文章的整体性,也照顾到了内容的具体性,同时在阅卷的时候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所有的阅卷规则中是用得最多的。大部分的申论文章是要主客观相结合,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的。
四、赋分关键词
1、观点
观点在申论考试中与角度、立意是近义词。在绝大部分的申论文章写作中都有“观点明确,自选角度,立意新颖”之类的要求。一些考生写文章只会写一是……,二是……;三是……。这样的文章大多泛泛而谈,毫无观点可言。在文章写作的阅卷规则中,绝大部分的文章都不是按点给分的,并不是说你写的点多得分就高,大部分的申论文章是按照等级给分的,而判断等级的重要标准就是是否有观点和角度,如果没有观点、角度,写的点再多也是没有用的。关于什么是观点的问题讲起来是非常复杂的,我们不去谈纯理论,用事实说话会更加直观一些。
问题: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事例,以“海洋的健康”为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中心明确,事实与观点紧密结合;
2.言语畅达,条理清楚;
3.总字数800~1000字。
文章一:海洋的健康
     海洋孕育着丰富的资源,是人类生命的摇篮,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海洋的健康。近年来,我国为了维护海洋的健康,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由于海洋污染日益加剧,各地争抢海洋环境效益和资源效益,难以进行综合性一体化管理、管理效率低下等,致使了人类身体健康受影响,经济发展受损等。这一系列问题警示我们,我们要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对海洋健康的保护。
     海洋的健康需要得我们进行关注。首要原因在于海洋的健康关系到人类身体的健康。在海洋的开发上,单方面去追求经济利益、尤以陆源污染为主的超标排污现象严重,导致海洋的健康受影响,大量的有毒物质导致周边人群健康程度下降,癌症比例上升。所以,海洋的健康直接关系到了人类的生存。
     关注海洋健康的重要原因还在于海洋的健康关系到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经济开发初期,往往是以掠夺海洋资源为手段。但是,由于海洋资源的过渡攫取及破坏,海洋经济面临着海洋生物减少的严峻挑战。
     分析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忽视海洋的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与科学发展观的根本途径相悖。因此,我们必须着手开始关注海洋的健康。
     首先,关注海洋健康,就要各地政府思想重视,管理上权责分明。将海洋的健康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纳入各地的政府考核体系。建立政府统一的海洋综合治理管理机制,以及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系统。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真正落实领导环保目标责任制和环保绩效考核制度。
       其次,关注海洋需要转变经济结构。从粗放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各地应节材、节能,综合利用各种能源,确保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益,促进海洋的可持续利用。
      最后,关注海洋要健全法制。一些治理海洋的措施还停留在政策性文件上,但这为我们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提供了宝贵意见。所以我们应尽快出台具体保护海洋的法律,做到有法可依,严厉追究危害海洋健康的单位、企业和个人的法律责任。
总之,人类要生存,海洋要健康。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海洋和谐发展,就能够实现海洋健康和人类发展协调同步。这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文章二:海洋的健康
——论治理海洋中的污染转移问题
假日的天津港东疆港区,人们纷纷来到海边游泳度假,孩子们在柔软的沙滩上嬉戏游玩,但谁也想不到脚下金黄色的沙滩是人造的,沙子是天津港的建设人员千里迢迢特意用船从广西运过来,据工作人员介绍,之所以不就地取沙是为了环保的需要。
对于东疆港区努力积极做好环保工作的态度毫无疑问应该是值得赞扬的,但是在我们津津乐道东疆港区的经验的同时我们是否有考虑到环保治理的成本问题。东疆港区千里迢迢从广西运沙会花费多少费用?而在沙子挖掘和运输的过程中又会耗费多少能源?运输过程中又会带来多大的污染?对广西地区的沙子的开采又是否会影响到当地的生态环境?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处理好,那么天津的东疆港区就是在拿纳税人的钱做面子工程,就是在以天津的经济上的强势掠夺作为西部地区的广西的资源,就是在用别的污染来掩盖对海洋的污染。这样的行为无异于挖肉补疮,拆东墙补西墙。
东疆港区并不是一个特例,转移污染的做法在我们国家并不少见。扼守渤海海口的W市曾被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宜居城市”称号。W市为了进一步建设“宜居城市”,决定把污染海水的养殖业逐步取消或迁出市区,同时准备把先前的海水养殖逐渐外迁到了70公里以外的外海。最近,W市又着手将污染环境的渔港码头搬迁到郊区。渔港码头搬迁后的新址在市区最北端的远遥村。这样的做法就是将近海的污染变成远海的污染,将城市周边海域的污染变成对一些农村地区海域的污染,将对海洋污染的治理的负担由政府转嫁给了农民。W市的这些做法破坏了一些农村赖以生存的基础,引起了当地村民强烈不满。很显然,W市的这样的做法不仅不能够解决海洋的污染问题,反而会使海洋的污染由一个生态问题变成一个社会问题,甚至政治问题。
维护海洋的健康我们不能将海洋这片海域的污染转移成为那片海域的污染,不能将东部地区的污染转移成西部地区的污染,不能将对城市的污染转移成为对农村的污染,不能将海洋的污染转移成为对陆地的污染。这种转移只会使污染的范围越来越宽,只会让污染的程度越来越深,让污染越来越立体化,交叉化,多样化。
转移污染解决不了海洋的健康问题,治理污染才是唯一的出路。对待海洋的污染问题,我们不能搞损人利己的地方保护,更不能搞这种自欺欺人的鸵鸟政策,而必须面对事实本身,全面地,综合地,彻底地解决好污染问题。
 
对比两篇文章很多人会认为第一篇文章是好文章,原因很简单——大家都是这样写的。是的,大家都是这样写,所以大家都考不及格。第一篇文章毫无观点和角度可言,东拼西凑,东拉西扯,成了对策的简单堆砌,这种文章不像文章,像文件。第二篇文章是有角度和观点的,这个角度就是——污染转移。至于文章如何选角度和观点不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今天只需要知道大部分的文章是有角度的,只需要会判断什么样的文章才是有角度的文章就可以了。
2、论证
现在的大部分申论文章都要求写议论文,很多题干中有“论述翔实”、“论述深刻”之类的要求,是否有论证往往会成为文章阅卷中关于文章等级的重要判断标志。如在一个真题的阅卷规则中有这样一条要求:缺乏论证的文章直接判为三类以下。一般情况下文章等级分为四类,三类一下的文章就是不及格的文章。
但是在写文章的时候缺乏论证恰恰是很多考生的通病。议论文从小就在写,念到大学反而不会写了。有论证主要是针对文章的正文部分而言的,很多考生在写申论文章的时候,正文部分都只知道写对策,但是缺乏对所写的对策的有效的论证。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下面两篇文章的正文部分:
 
题干:结合给定资料,以“红色旅游·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工程”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中心明确、语文通达、条理清楚、论述翔实、事实与观点紧密结合。字数为1000-1200字。
 
文章一
 
……进一步推进红色旅游,充分发挥其政治宣传、经济增长、文化引领作用,就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协调,具体需要做好以下方面:
第一,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旅游专项线路。将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有机结合,制定全面科学的开发战略,形成对旅游者具有较大吸引力的旅游区和旅游线路。
第二,加大对红色旅游项目的支持力度。政府相关部门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对红色旅游给予支持;同时,也要加强对红色旅游的监管,及时纠正红色旅游中出现的问题,保证红色旅游的服务质量。
第三,统筹红色旅游与其他服务业的对接,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完善在吃、住、行、娱、购、游方面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素质培训等,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第四,突出本地特色,积极开发衍生性产品。景区设计、建设时要突出自身特色;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使旅游内容和商品开发等能够满足游客多方面的需求;丰富旅游项目,进一步提高游客的参与度、互动性。
第五,丰富宣传手段,扩大红色旅游的影响力。利用“红歌会”等多种方式,结合建党、建军、建国等重大纪念活动以及其他重要节假日,组织好红色旅游的系列宣传推广工作,使红色旅游能够更加深入人心,获得更多群众的认可。
……
 
文章二
……
红色旅游必须坚定正确的目标,要在政治上的“红”。党和人民一起所经历的岁月已经证明,道路的正确是事业胜利的保证。红色旅游同样如此。它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这就意味着,它不但表达了党在过去如何带领人民向胜利前进,而且,它传达的更是党在现在以及未来永远跟人民一起为争取更大的胜利而奋斗。就此而言,党和人民都应该通过这样的途径来保持政治上的红:党员和领导干部可以通过观摩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奋斗历程而受到灵魂的洗礼,也有利于反腐倡廉的工作,而人民群众也可以受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通过了解党的历史而更加信任党。红色旅游所展现的历史表明,人民的支持是党的获得胜利的保障,而党只要坚持走正确的道路,永远跟人民在一起,就一定能得到人民的支持。所以,红色旅游一定要始终坚持突出党和人民密不可分的政治本质。只有体现党的“红”,红色旅游才能永远“红彤彤”。
文化上的“红”,就是发扬党在革命时期的精神内涵。这些内涵包括热爱祖国、一心为公、艰苦奋斗、信念坚定、勇于牺牲等等。可以说,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就是“红”的文化。在当今的商业大潮消费文化之下,大量空洞腐朽甚至低俗下流的文化产品充斥于市场,混淆视听,干扰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红色旅游通过引导人们重温革命历史,直观地感受着先辈们伟大的革命精神,对当前的文化市场起着激浊扬清的作用。红色的文化艺术产品,比如一部电视剧、一场秧歌、一个故事、一首歌曲等等,都可以让人民群众深入领会“红色”的精神内涵。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来表达群众所向往和怀念甚至信仰的红色精神内容,是红色旅游保持文化之红的必由之路。而且,红色旅游不仅仅要宣传“过去的红”,它本身就应该保持和体现红色的精神。这样才能使红色旅游在文化上“红”下去。
经济上的“红”除了表现为这些项目本身经济效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突出它的社会效益,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探索新的道路。红色旅游的经营与服务体现的不该是唯利是图的赚钱精神,而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红色精神,比如,要选择那些真心热爱传统精神,愿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作为旅游服务人员,而不是仅仅花钱雇佣那些漠视红色精神内涵的人应付游客。红色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靠的不是宣传和炒作,而是靠人民群众的口碑,所以,如何让红色旅游影响社会心理,让更多的人从内心向往红色的文化,愿意来感受红色的精神,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关键。而这一点,就体现出了红色旅游的社会教育意义,这也就是它独特的社会效益。只有通过提高社会效益,才能提高经济效益,而不是只管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这样才能使红色旅游在经济上“红”下去。
……
 
以上两篇文章,文章一的写法最常见,我敢打包票,很多考生都会认为第一篇文章比第二篇好,因为在申论考试中,大家都是写得像第一篇文章那样,而不是第二篇。这里很多人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第一篇文章没有论证,只有对策;第二篇文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通过回顾历史,正视现实,展望未来,阐述道理,例举事实等多种方式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论证。第二篇文章恰恰符合题干的“论述翔实”的要求,第一篇反而不符合。如果第二篇文章得分是30分的话,第一篇最多得20分。我强调论述的重要性并不是想标新立异,也不是我不会写对策,而是因为题干的要求。但是要注意的是,虽然绝大部分申论文章都要求论述或在论证,但是并不能一概而论,并不是所有的申论文章都要求论述。如果我们将题干换成如下的要求,第一篇文章会更加符合要求:
题干:结合给定资料,以“红色旅游·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工程”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对策明确、具体、全面,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字数为1000-1200字。
把题干一换,这两篇文章的得分就要倒过来。不过就现在的命题趋势来说,要求要论证的比起只要求写对策的,前者显然是多得多。
我这样强调很多人就以为我反对写对策,这是对我的误解。我反对的是两种情况:第一,不管题干的要求,只知道写对策;第二,只写对策,没有对对策进行论证。对策永远都是申论文章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它不是唯一的,也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例子中,如果我们将第一篇文章的正文部分调整一下,文章就符合题干的要求了。关于什么是论证(论述),如何论证的问题我们将在文章正文部分的写法中详细介绍,这里只是从阅卷的角度强调论证的重要性。
3、结构
在申论的题干中经常都会出现“结构完整”这类的要求,结构完整在形式上是指要有头有尾有正文,在内容上通常是指要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部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有人马上就会说,这不是模式化的文章吗?我就是这样写的,为什么没有考及格。这当中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一些考生把这个三个部分机械的分开,没有使三个部分有机的结合。很多考生喜欢在第一段提出问题,第二段分析问题,第三段以后解决问题。这样写的优点的是清晰,缺点是显得很僵硬,得一般的分数还可以,如果想得高分就困难;第二,没有分配好这三个部分的比例,不同的题目对这三个部分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有的题目对分析问题的要求多一些,有的题目要在解决问题方面多下功夫,还有的题目要求将问题和对策很好的结合;第三,文章没有角度,没有观点,泛泛而谈。如果出现这些问题,即便是结构完整的也不可能得高分。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下面两篇文章:
问题:参考给定资料,围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50分)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有力,语言流畅,结构完整,字数1000字左右。
文章一:立足传统文化 发展创意型产业
 
任何一种文化创意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但创意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依靠人的灵感和想像力,借助科技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提升。在当今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因而被视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其不需要消耗能源和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不会造成威胁,成为越来越多国家所重视的新兴产业。在中国,创意产业已经引起了高度的重视。一些地方形成了自己的创意园区,创意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
    在创意产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不足:对整个创意产业的认识不够深刻,文化产业链不够完善,技术落后;市场运转不够成熟;对本土传统文化不够重视,忽视对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地方建设盲目攀比,资源浪费严重;对文化事业单位过多的进行政策的保护和支持,缺少了在市场中竞争的能力。
    繁荣文化创意产业将极大的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提升文化软实力,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大做强我国的创意产业:
首先,培养创新型人才,形成创新理念。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而创意的核心是创新型的人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型理念的形成。各级政府要加大力度吸纳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加强各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对各种创新型人才给予更加优厚的待遇。
其次,完善市场机制,提高技术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各级政府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机制,出台有力的振兴规划,引导、扶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大财政投入,对文化创新型产业以支柱产业来扶持。进一步做好创意园区规划,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努力营造创新氛围,真正把创意产业培育成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最后,重视传统文化,融合各方特点,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文化产业。要形成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共识,发掘出地方文化的优势资源,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因从简单的表面转到结合国际各种元素,从而使根本上改变对文化的认识。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意的土壤,创意是种子,产业是果实。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是当代经济、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在产业层面的具体表现。它以其独特的形态演变和运行方式与其他产业发生广泛而复杂的联系,极大地影响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和社会文化发展。在这背景下,我国应该顺时应势,立足于传统文化,形成创新理念,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我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改变。
 
文章二:走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道路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近年来迅猛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化创意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日趋成熟,但是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还刚刚起步。在这样的条件下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盲目跟风。
国外的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常常通过巨大的投资和商业炒作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远有《泰坦尼克号》、《指环王》,近有《阿凡达》、《2012》……。很多人眼红为什么我们就没有那么好的票房呢?我们就不能拍一部《阿不凡达》?这样的心态促使很多人在做产业的时候只注重炒作和投资,场面要大,背景要雄伟,明星要大牌……。与此同时我们却忽略了产品本身的内涵,使一些产品成立为单纯的获取感官的刺激,这样的刺激比起国外的很多作品效果有差得多。
做好文化创意首先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劣势。我们的优势除了有良好的文化传统之外就是我们有巨大的潜在市场,我们的劣势则是我们缺乏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本。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创意坚持走底蕴深、成本低、贴近百姓生活的路线。这样的路线不仅可以循序渐进的打开文化市场,同时也可以积累资金和技术的经验,为大制作的影片奠定良好的资金、技术和市场基础。不了解自己的优劣势,一味的去和别人比排场,是典型的拿自己的劣势和别人的优势比,这种赔本的买卖我们不能做!
要做好文化创意产业我们还要弄清楚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文化产品和其它产品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有文化内涵的,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具有不同精神风貌和文化传统。中国人的一些价值观和西方人的价值观就存在很大的不同,适合西方人口味的东西中国老百姓不一定喜欢。要打开中国的文化市场,我们首先要对老百姓的精神生活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要对我国的文化传统和习俗进行学习。文化创意产品只有扎根在文化传统和习俗中在能够真正的获得百姓的认同,才能最大限度的打开文化创意的市场。以四大名著为例,三国、西游、红楼、水浒,无论拍多少遍都有很多人看。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作品本身已经深深扎根在我们民族的内在精神气质中了。我们并不是要让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来拍这些名著,只是希望文化创意作品尽量融入这些作品中的精神内涵。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我们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走出一条有符合中国国情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道路,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和繁荣,为文化的多元化增添更绚丽的色彩!
 
以上两篇文章在结构上都是完整的,都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基本内容。很多人会说,我觉得只有第一篇文章结构才是完整的,第二篇文章结构是不完整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很多考生看第一篇文章的结构看习惯了,凡是不是像第一篇文章那样写的,都会认为不是好文章。第二篇文章第一个自然段提出的问题是盲目跟风的问题,接下来是通过举例来分析为什么有这样的问题,第三、四个自然段给出了解决问题的两种思路,并且边解决问题,边论证问题。第二篇文章才是自然的、圆融的、完整的。第一篇文章最多只能算是一般意义上泛泛而谈的文章,并且还文不对题。考生的大部分文章都是像第一篇文章一样,所以总是考不及格。
4、语言
语言是否丰富,表达是否自然多样化,也是文章阅卷判断等级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般说来,最好的文章表达不仅规范,而且像音乐一样有节奏感,像绘画一样跃然纸上,像书法一样入木三分。作为申论写作我们不可能对每个考生有那么高的要求,但是很多考生连最起码的要求都做不到。尤其是写文章正文部分的时候,很多考生就只知道写第一,第二,第三……;最多就是首先、其次、再次……。在一些阅卷规则中直接把这种只会用第一,第二,第三的试卷判为最差的试卷,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在官方的评论中,即便是谈同一件事情,也会尽量使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来描述。语言表达的多样性不仅表现在关联词的使用上,还表现在文章正文写作中。越来越多的申论文章出现“语言流畅”、“语言生动形象”等要求。很多人会认为我发表的是异端邪说,如果说我写的文章不算权威,我们来看看半月评论的一篇文章:
叩问土地
半月谈 苏北
过去人们常讲:不了解土地,就不了解中国农村。今天我们要说:不了解土地,就不了解当下中国。土地是社会矛盾的一个焦点。多少问题在生成,多少力量在博弈,多少歧途在伸展。
统筹城乡发展,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希望。而时下许多地方的“统筹”恰恰是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侵夺。迅猛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土地的快速升值,也给农民带来了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难逢机遇。然而,不少地方政府,却在违背农民意愿,以种种堂皇的名义,公然动用行政强制力量,攫取农民的财产收益,剥夺农民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牺牲农民的未来生计和发展空间。“土地换社保,宅基地换住房”,强迫农民以放弃自己的土地权利为代价,来换取政府本应提供的公共服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置换进城后增值的土地收益本应全部返还当地农民,试点时却大多被弃置一边;拆村并居,让农民上楼,常常是对农民一场可怕的掠夺。
转变发展方式,是突破资源瓶颈的路径。我们在愈演愈烈的生态环境污染和日益加剧的全球气候恶化的倒逼、挤压中,开始重视起能耗问题。但是,在许多城市工业项目已经难于落地和农村18亿亩耕地红线屡遭撞击的困扰中,为什么看不到与能耗同样紧迫的地耗问题呢?在摊饼式的城市扩张中,在运动式的空城制造中,粗放型、浪费型城市化道路已经走到尽头,为什么不去从集约式土地开发中寻找新的空间和出路?
抑制贫富分化,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点。中国的暴富神话和返贫故事,往往都围绕土地而发生,而展开,而进入高潮。随着房价暴涨,少部分人一夜间站到社会财富的顶端,无房户们则会被轻易甩出财富积累的大门。房地产领域日益成为权贵资本膨胀、政府官员腐败的重灾区。有办案人员说,房地产的产业链有多长,权钱交易的食物链就有多长。
维护社会稳定,是营造和谐生活的前提。目前,农民维权的焦点是征地拆迁,城市民生的焦点是住有所居,背后都是土地问题。看一看全国每年由此滋生了多少社会冲突?甚至引发流血自焚。以农民工、大学生为主体的新生代,正在城市大山般的房价压力下,艰难地拼搏着、坚持着,为了眼前那一线奋斗的希冀,头顶那一缕理想的阳光。如果一个个竞相崛起、美轮美奂的城市,放不下这一最有希望人群的最卑微的期求、最单纯的梦想,那对社会、对明天,意味着什么?
政府调控地根,是平抑市场风险的杠杆。但这一杠杆常常是调而不灵,控而不动。如抑制房价泡沫,国务院接连推出新政,甚至是“史上最严”,也一再遭遇市场反弹尴尬,主要是来自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和投资(机)者等既得利益集团的顽强抵抗。因为,土地中生成着暴富机制,土地出让金业已成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
土地是民生幸福的一个痛点。中国当下一些重大的民生问题,几乎都可以找到与土地发生的联系,都可以从土地里找到求解的秘道
五、扣分关键词
1、抄材料
在很多阅卷规则中已经把抄材料过多直接例为最大的扣分要素。有的阅卷规则直接把只知道抄材料的定位最差的答卷。如在一份阅卷规则中出现了如下的补充说明:
照抄原材料过多者,依下列情况给分:
   (1)抄袭超过50%者,进入四类;
   (2)抄袭较多(30%-50%)者,进入三类以下(13-16分);
    (3)有条理、有选择地抄袭较多者(30%-50%),进入三类中(17-20 分)。
这里需要特别提醒两点:
第一,我这里并没有说文章写作不能抄材料,而是说抄材料要有节制,不能抄得太多,同时最好不要照抄,要有选择性的抄,有创造性的抄;
第二,是否可以多抄资料不能一概而论,在一些申论命题中要求考生必须抄材料,并且要全部抄材料,虽然这种命题比较少,不过也不是没有。主要是广东省的申论考试,几乎每年都要求考生要照抄材料。考广东省的考试只要抄材料就可以在70分以上,如果自己写肯定不及格。看看题干就知道了:
问题:针对材料中所反应的问题(仅限所给材料),以“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作”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策论文章。(本题50分)
要求:措施全面,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行文流畅,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
看到了吗,必须全部抄材料,不能自己写。所以我建议那些能力比较弱,知识比较欠缺,人比较懒的人都去考广东省的公务员,又容易考,待遇又好。
不过要提醒各位,广东省的命题只能作为一个反面教材,绝大部分的申论命题是不会这样的。
在申论命题中为了避免考生一味的抄材料,在文章写作的命题上做了很多技术处理。这种技术处理的手法主要有两种:
第一,将申论文章写作与材料进行切分,使文章写作的要求脱离材料。如2011年国家考试中要求考生围绕黄河精神来写文章,而材料中主要在谈黄河治理,即便是想抄材料能抄的也有限。如果不管题目的要求非要抄材料就会写偏题。类似是做法还体现在2011年424的联考中,文章要求以“家底”为题写一篇文章,而材料中并没有直接谈到家底的问题;
第二,严格划定写作范围。就是在申论文章写作只要求考生严格根据给定材料的一个小的部分来展开,写作的内容不能超出这个范围去抄别的材料,否则就是偏题。如在2011年国家考试地市级的题目中要求考生围绕农村人身上的“文化失根”来写文章,在所有材料中只有一个材料在谈失根问题,其它材料和失根没有直接的关系。类似的设置方法出现在2011年安徽省的命题中:“请根据给定资料10(中美互访部分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评论”,这个题干对写作范围进行严格的限制。
 
2、模式化
申论命题在反模式化这是毫无疑问的,道理很简单,第一,模式化的文章千篇一律,而考上的人总是少数的,写得趋同的分数只能低,不可能高;第二,模式化很多都是培训班做出来的,从制度设计上来讲,这个考试不可能让那些简单的参加过两天培训的人混入公务员队伍。所以反模式化是必须的。
但是我们没有必要妖魔化模式化,模式化也是有优点的:第一,模式化的文章往往比较清晰,一目了然;第二,模式化的文章操作性比较强,写起来比较好写。无论是从阅卷还是考试,模式化都是可以借鉴的。我们要做的不是把模式化杀死,而是要对模式化进行调整和改进。改进的方法可以由两种:第一,将现有的模式进行调整,使模式显得更加自然大方一些;第二,找出一些新的模式,一些具有一定特点的模式。这个问题同样留在后面的章节中来解决。
3、偏题
偏题的现象主要出现在那些审题不清和喜欢标新立异的考生中。太追求新了,发挥得太远,就容易严重脱离题干和材料。文章一旦偏题,即便写得再好也是白搭。有些考生自恃才高,为了求新而求新,往往会造成这样的情况。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万万不可好高骛远。我自己写的一些范文也出现过偏题的情况,给出一个例子以示自我批评。
 
问题:资料七划线部分写道“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是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在农民工那里,以及在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请你结合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字数在800-1000字。
 
文章:论读书的成本问题——以舆论引导为中心
 
在中国的传统当中从来都是非常注重读书的,《增光贤文》中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俗语。古人尚且如此重视学习,重视读书,而我们现在竟然出现了读书无用论。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其中的因素很多,教育成本的问题是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如果我们做一个调查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发现一个事实:读书无用论最盛行的地方是农村地区。农民不是真的认为读书无用,更多的是因为他们承受不起巨大的负担。据有关方便统计一个大学生4年学费大约相当于一个农村居民20年的纯收入。读书所花费的只是直接成本,此外还有一些间接成本。如果小孩不读书,他就可以天天和在城市打工的父母在一起,不用担心没有地方上学,不用担心高昂的赞助费;如果不去读书,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可以挣钱,不但没有支出还有收入;如果不去读书就不用担心毕业之后找不工作,也不用担心工作差受人嘲笑。难怪有人说辍学可以“保护人心,保护土地,阻止下一代向充满着蔑视、冷漠以及焦灼不宁的惨淡日子滑落”。读书的成本既有经济上的,也有精神上的,既有当前的,也有长远的。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说,读书都是属于周期长、风险大、收益低的事情。如果只这样,谁还愿意读书呢?
出现这样的状况是非常危险的。要化解这种风险既需要降低教育成本,维护教育公平,努力促进就业等强硬的措施,也需要端正态度深化认识这些软的措施。前者大家都看得见,并且很重视,在努力的去做,后者往往被我们忽视。如果说降低教育成本等措施是从外部来解决问题,态度和认识的问题就是从内部来解决问题。要解决认识的问题首先要解决舆论导向的问题。
一些舆论的错误引导对不良的读书风气形成息息相关。很多舆论鼓吹机会主义的成功学说,对一些低学历的成功添油加醋的报道。什么李嘉诚只念过几年书,比尔盖茨辍学创业,某某一字不识白手起家成为亿万富翁……。这些铺天盖地的渲染使很多人相信成功与否和知识无关。这些报道只选取其中的一面,它们没有看到在现代社会绝大部分成功的人是奠定在知识和文化的基础上的,它们没有看到很多人文化素质不高是大部分是迫不得已。舆论的错误引导还表现在对大学生的就业情况的肤浅、片面的报道。对于农民工就业难工资低舆论往往没有兴趣,对于大学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失业,哪怕只有一个,哪怕比例很小,哪怕这只是暂时的,但是却被舆论无限的夸大。有很多媒体大肆的报道大学生不如农民工。这是媒体的短视和浅薄。如果我们进行深入、细致的跟踪调查我们很容易发现:大学生无论是在工作条件还是在福利待遇,无论是在当前的情况还是在发展前景等各方面都比农民工好得多。
我们的舆论报道首先要客观、公正、全面。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进行有选择性报道,这样很容易误导公众。比如一些媒体报道念大学四年至少平均成本是20万。而实际情况则是国家有助学贷款补贴,学校有奖学金,学生可以勤工俭学……。只要努力学习,勇于拼搏,勇于奋斗,四年可能只需要几万块甚至更少。此外舆论还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要起到引导人,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起到扭转社会风气的作用。一些媒体在报道一些农村家庭供孩子读书时候,就把那些忍饥挨饿、倾家荡产供孩子读书的人称为英雄,并且加上引号。这有同情的成分,但是更多的是一种嘲笑和不屑。看到这样报道的“英雄”很可能放弃自己的信念,想做“英雄”的人也会打退堂鼓。更为恰当的称谓不是英雄,而是智者。他们现在的教育投入未来将为他们的孩子换来一个更加有前景和尊严的明天,为他们自己的未来增加更多的保障,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奠定更加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去报道,必将催生更多的智者产生。
我们一定要通过正确舆论导向,通过耐心细致的教育让全社会认识到:抛开别的不谈,单从经济收益的角度来说,对教育的投入在成本和收入上,总体上来说是成正比的。对教育的投入是收益率高,收益期长,收益保障好的投入。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在被称为知识经济的时代的二十一世纪找到生存之本,生存之根,避免整个社会处于“失根”状态。
 
以上这篇文章就内容上来说是自成一体的,是我自己比较得意的一篇文章,不过如果我们认真审题会发现文章的内容文化失根是有一定距离的,虽然不能说完全偏题,但是总是有点隔靴搔痒的之嫌。申论文章还是直白一点,少谈些微言大义,从考试的角度来说会更加保险一点。要特别说明一点,这篇文章并不是不好,而是和这个题目不相契合,如果把题目换一下,这个文章是不失为一篇范文。
 
4、卷面
卷面是一个不言自明的要求。卷面不整洁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一个小问题,它可能成为一个致命的问题。文章写作阅卷的时间比较短,卷面作为给阅卷者的第一印象显得非同小可。卷面就想一个人的脸。以前的科举考试相貌是一个很重要的要求,长得像我这样东倒西歪的即便再有内涵也不可能被录用。我们都知道三国的庞统就是因为相貌太难看为孙权所拒绝。讲这些不是说笑话,而是要强调卷面的重要性。申论要靠得好除了学习知识之外有必要练练字。如果你的字写得不够漂亮,但是一定要好认,写出来要让小学生都认识。并且不要出现太多错别字,我们现在用电脑太多,经常会忘记一些常用字的写法,在申论考试中经常是错别字连篇。虽然错别字扣分不是很多,如果你满篇都是错别字可以想象阅卷者对你的印象,该怎么办就不用我累述了吧。
六、内容回顾
今天主要学习了如下内容:
1、文章阅卷的时间比较短,为了照顾阅卷,申论文章的清晰性是第一位的;
2、文章写作要很好的把握清晰性和自然大方之间的关系,表达要多样化,不可过于僵硬;
3、不同的题目要求阅卷规则不尽相同,要根据不同的申论题干的要求推断阅卷规则,按照阅卷规则来写文章;
4、申论阅卷主要有两个要素:一个是客观的,即写作的内容;一个是主观的,即写作的形式。大部分写作都要形式内容并重。
练习:根据一套申论真题的要求和材料的内容设计一份阅卷规则。
 
第二阶段 打基础 把关键
申论文章写作可以分为这样五个步骤:1、选角度——2、取标题——3、谋开篇——4、添正文——5、写结尾。这个阶段主要任务就是解决这个五个步骤每个步骤怎么操作。需要提醒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需要这五个步骤,比如有的文章选角度很重要,而有的文章却不需要选角度,有的文章标题生死攸关,有的文章不需要取标题。千万不要以为所有的

上一篇:十五天突破申论文章写作(1)

下一篇:2013年9月21日江苏省金坛市事业单位笔试题